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如沐春風

與她素不相識,但每當把一天忙碌的工作放下,駕車往西隧想快點回家的時候,總希望能再遇上她。每次看到她衷心、親切的笑容,整日的疲勞便一掃而空。可惜的是再見的機會已是渺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記不起第一次的見面在何時,想來也是三四年前吧?那天在西隧的收費亭停下,如常的把紙鈔往車窗外伸出去,一般是數秒的寂靜,但卻聽到她給我打招呼,收錢後說聲多謝然後再說再見。這是很少有的經驗,也使我特別留意她。看看她的名牌姓張,由於我在醫院工作,很自然地便稱呼她做張姑娘,後來想想這稱呼也不太合適。 

在西隧其他收費亭的職員偶然也會說多謝,但她是唯一一個每次都認真接待的職員。後來我有時載同事一起下班過西隧時,總告訴他們若是我們那天好運氣碰上她的話,試試留意她是否有這四部曲:笑容、打招呼、講多謝、講拜拜,而每次她都自然、真摯地完成。 

可能見面多了互相也有印象,近年還會問候一聲,例如「很久沒見啊!」,或是「今天怎麼比平時早下班?」之類。兩星期前又碰上她,她說工作到十七號便完了,我即時反應是問她為何不做,說了出口才發覺有點冒昧,她亦笑而不答。看她年紀已屆中年,但不似到了退休年齡,但願她是不用為生活操勞而退下吧。 

平時過紅隧時收費亭必然播放「多謝」的錄音說話,我亦不其然會想起這位「張姑娘」,兩者是天壤之別,不單是有那四部曲便是好招待,主要是由心及敬業樂業的精神令人如沐春風,否則即使播八部曲也不會令人感覺愉快。

想過預備一張多謝咭,希望在她離開前若仍有碰面機會的話可以表達謝意,可惜最後仍沒有碰上。在此祝她身體安好。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想做的十件事 (1)


 

621    夏至

在大口環工作多年,雖然偶有在堤邊散步,遠眺長洲,也看到有人在石灘垂釣,但總沒有在此海上游過泳。近年有游早水的人在灘上搭了平台扶手方便上落,但同事或是說外面大輪船會翻起大浪,或是說水質不好,甚至說有偷渡客治安不好。

這天星期六上午要工作,雖然有雷暴及大雨,但下午便放晴,終於在這海灣暢泳了半小時有多。雖然下過雨水比較混濁,但感覺還是良好的。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人生八苦 --- 手足


在拍照幾乎沒有代價的年代,各人都隨意拍下大量的照片,到存下數千張以上的相片後,許多是從不會被一顧或會被遺忘。你又可會再為一張沒有拍下的照片而有遺憾的感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的家庭都只是一至兩個小孩,但對於我這 "上一代" 的人,五、六個兄弟姊妹甚至八九個是平常不過的事。然而在赤化及難民潮的大時代,我家的六兄弟姊妹自小便中港兩地分隔,這對我們這一代也是常見的。

少時就只有姊姊與弟弟一同成長,一同玩耍,直到小學時哥哥才來到香港,而第一次見到大家姐已是小六的時候。童年時的玩伴就只有弟弟。他有典型的孻仔性格,自小被祖母縱容,易哭、自我、不聽別人的敎導。雖然如此,我們也常常一起去公園打鞦韆,捉蜻蜓。




到青少年時期,我們各有同學作伴,反而沒有甚麼一起的活動,直到出來工作後由我這個有中國旅行經驗的阿哥帶他二人同去遊華東、上泰山。這也是半世紀以來兩張二人合照的一刻。



至於我們六兄弟姊妹多年來唯一一次共同聚頭就只是爸爸出殯那一天。那天我特地拿了相機在上山後的英雄飯時想拍一張合照,然而當日有長輩對此日拍照有些說話,便放棄了。想不到弟弟突然離世,大家姐在家鄉有病不能送他最後一程,那一天原來就是唯一共桌吃飯的時候,亦錯過了唯一的合照。





BGM Back ground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