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她素不相識,但每當把一天忙碌的工作放下,駕車往西隧想快點回家的時候,總希望能再遇上她。每次看到她衷心、親切的笑容,整日的疲勞便一掃而空。可惜的是再見的機會已是渺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記不起第一次的見面在何時,想來也是三四年前吧?那天在西隧的收費亭停下,如常的把紙鈔往車窗外伸出去,一般是數秒的寂靜,但卻聽到她給我打招呼,收錢後說聲多謝然後再說再見。這是很少有的經驗,也使我特別留意她。看看她的名牌姓張,由於我在醫院工作,很自然地便稱呼她做張姑娘,後來想想這稱呼也不太合適。
在西隧其他收費亭的職員偶然也會說多謝,但她是唯一一個每次都認真接待的職員。後來我有時載同事一起下班過西隧時,總告訴他們若是我們那天好運氣碰上她的話,試試留意她是否有這四部曲:笑容、打招呼、講多謝、講拜拜,而每次她都自然、真摯地完成。
可能見面多了互相也有印象,近年還會問候一聲,例如「很久沒見啊!」,或是「今天怎麼比平時早下班?」之類。兩星期前又碰上她,她說工作到十七號便完了,我即時反應是問她為何不做,說了出口才發覺有點冒昧,她亦笑而不答。看她年紀已屆中年,但不似到了退休年齡,但願她是不用為生活操勞而退下吧。
平時過紅隧時收費亭必然播放「多謝」的錄音說話,我亦不其然會想起這位「張姑娘」,兩者是天壤之別,不單是有那四部曲便是好招待,主要是由心及敬業樂業的精神令人如沐春風,否則即使播八部曲也不會令人感覺愉快。 想過預備一張多謝咭,希望在她離開前若仍有碰面機會的話可以表達謝意,可惜最後仍沒有碰上。在此祝她身體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