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那天我走過你的大門前 : 三家村語,三家情





首先要說明這副題是引用前大口環三院行政總監的文章標題。


所謂大口環三院其實是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及麥理浩復康院。它們都是由三個志願機構分別在大口環創立,直至1991年醫院管理局成立後接管及合併管理。在大口環工作多年,經過三院的大門無數遍,一直想寫下點滴的回憶及故事。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座落在著名陡斜的大口環道的下面,也正是這原因一直未能有巴士線到達。早年那裡只有一條專線小巴行走,還要在晚上八時後便停止服務。每當我晚上外出回宿舍時,便要從斜路頂的域多利道墳場路段下車,再徒步經過它的大門才到能到達麥理浩復康院。它旁邊便是東華義莊,晚上回去的時候,令人顫抖是不是陰風樹影,而是那裡的流浪狗。無論腳步如何輕放,未及斜路一半,牠們便聯群而至,前後包抄,或低嚎,或狂吠。我也只能故作鎮定繼續走下去,說也奇怪,每次走到馮堯敬療養院門前牠們便散去。

不要奇怪為甚麼我叫它做”療養院",因為它是94年才正名為醫院,在「大時代」電視劇(90年初)方展博(劉青雲)在醫院接走玲姐(藍潔瑛)時便有一幕在這大門外拍攝,那時仍可見到是馮堯敬療養院,後來改名並在大閘兩旁加上以「堯」及「敬」為頭的對聯。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是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於50年代開辦的。醫院的門外有著一道長長的鐵網籬笆,沿著行人路伸延了百多尺長的路段,年中大都只是一些藤蔓穿插其中或者點綴了一些綠葉,但是每到了三月初春,籬笆上便開滿著鮮豔茂密橙色的砲仗花,甚是壯觀。可是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便再也見不到花開了。不知道那裏有沒有一個花王?或許就如麥理浩復康院一樣,花王的職位消失了後只有其他員工作些基本的澆水保養功夫,這些美麗的情景便不再復見。



鐵網籬笆上現在麼也沒有了

手頭上有一張六位同學在八十年代實習時在它大門外的留影。人生總有許多巧合與奇緣,相中的一位同學在拍此照片時,應該沒想過十多年後他會再回來,由學生變成了部門主管,也在此付出大部分工作時光,直到如今兩鬢班白,也應會在此退休吧?



麥理浩復康院的大門多年來也有著不同的變化。開院規劃設計時特別邀請香港著名的雕塑家文樓為我們設計一個戶外的大型雕塑,乃青銅製作,兩層樓,名為再生之華表,豎立在正門一角。它亦都成為我們麥理浩復康院的院徽標記。隨著時光風雨侵蝕,可能是怕基座不穩會有倒下危險,某天突然被人拆下來搬到後院裏去,現在只剩下一個地上的空格。





同樣地正門的旁邊一幅牆上也留有一個小空格,它並不顯眼,許多在這裡工作多年的同事也沒有留意它的存在。最初裏面放了什麼,就連已退休的員工也記不起來,有的說可能是蓋樓時工人安放的一些神祇的,完工後便搬走了;也有人說是設計安放救火水龍頭的地方。去年突然一夜之間空格內的牆壁被人粉飾了一個馬賽克圖案,至於那是誰人做的,又或者圖案有什麼意義,眾說紛紜,不得而知。後來查悉那似是外國一班屬於Space Invader的藝術組織的風格,他們也曾數度來港在街頭、大廈上做了此類作品,至於是真的還是冒充則不得而知,皆因我曾在他們的網頁上留言查詢,但沒收到回覆。慶幸的是行政部不似政府般把公眾地方的Space Invader作品除走,留下給我們茶餘飯後多一個話題。





麥理浩復康院80年代建院時已設計到院內輪椅無障礙,可謂先驅。早幾年跟新的標準改善,主要再考慮其他殘疾人士,如導盲徑及聽障設施等。大門外也同時做出了改動。當初是一條斜路方便輪椅出入但就直衝行人路及馬路存在危險,那次在旁邊做了一個標準的斜坡,手推輪椅的院友推得更輕鬆。再把原本的斜坡改為兩級樓梯方便其他人士上落。正門上的醫院名牌字也更換過,但是卻縮小了。

1990's

2018

復康院的正門向著西面,天氣好的日子可以隔海看到長州。在前面的球場與海堤間有一條小徑,是著名看日落的景點,也拍過許多的廣告與電影。每到黃昏時候附近的居民便來放狗、跑步,情侶們便坐在堤上談心等日落。假若你有天想到大口環走走,不妨在這時分過來,也可順道看看這三院的大門有否再歷滄桑


BGM Back ground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