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應該是上弦月吧?




子女年紀少的時候,每年的中秋節都必定會一家去賞月。他們現在長大了便各有各的節目。今年的中秋假期有一個晚上和兒子在外面吃過晚飯散步回家,也便順道賞月。兒子居然提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亅,問爸爸媽媽喜歡哪改成了流行曲的那一個版本。
我聽説某年的大學入學面試好像是問報考者能否說出三首和月亮有關的詩詞,著他也試一試。他說當然不會如大部分考生引用靜夜思。 跟著他唸的居然是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令我也有一點意外。其實我更愛這首詩的另一句「不堪盈手贈」,說的是月光如水,不能雙手抱著留起來送給你。這首詩內的明月令作者有如此大的感觸,想來應是滿月的晚上光華如瀉。可惜作者沒有說明。其實古時騷人墨客作詩
常常都會取材自看得到的日月星辰又或者感受到的四時變化。

唐詩宋詞詠月的並不少,但許多都不知道是滿月還是彎月,總要靠一點想像或者考證。但是也有一些可以憑作者的描述推測出來,好像另一首唐詩「宿建德江 」,兒子小時候我有教過他唸這一首詩: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他說是在日暮時候泊船見到月光,若覺得月亮近人,這相信是新月初四、五或廿六、七的日子,太陽剛下山月亮便升上來或下山,感覺上便十分之近。
同樣道理,柳永曾經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很明顯地,早上看見殘月那就應該是下弦月了。

今年早前看過一個畫展,作者畫功非常出色,有一幅作品是畫了一個滿月與江邊風景,然後很有創意的 用塗改液在畫上題了「楓橋夜泊」這首詩。

楓橋夜泊            作者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當年我去旅行的時候也曾經到過寒山寺,可惜只是如一般遊人匆匆到訪沒有機會像張繼留在楓橋渡過晚上。然而我總覺得作者看到的應該不是一個滿月。作者說當時是夜半,也就是現在的十二點鐘。一般來說大約是舊曆初七初八的晚上(我們會叫做上弦月),月亮便在十二時落到水平線。(我們十五滿月的晚上,半夜月亮會在中天)
這兩天人在日本,晚上抬頭望見上弦月,不覺間便想了這麽多牢騷

BGM Back ground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