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能夠令讀者在腦海中製造一幅圖畫或一個世界,而畫作或電影又可以令讀者由視覺的世界跳進更深的思考或回憶。這個題目其實很容易令人誤會。我想說的其實是宮崎駿的動畫。
在還是小朋友時開始接觸漫畫或動畫,都是一種消閑的玩意,而隨着時代進步及電影技術的發展,動畫的質素及畫質顏色各方面都不斷提升,亦被接受是一種藝術的創作。
和同年代的小孩一樣,小時候看漫畫本的龍虎門到後來的風雲,在電視裏看Q太郎到後來的龍珠,但都是一種娛樂,直到中學時代看到的宮崎駿動畫,便開始有一種領悟,就是這些玩意,其實也有它的藝術價值,而宮崎駿
的作品已經可以肯定是一種藝術作品。雖然我們仍然可以用最直接的故事或人物的遭遇來解讀成兒童讀本,但在他每一套動畫的背後藏着的信念與訊息,畫作的細緻追求甚至配樂的水準都遠超一般電影。在云云的故事裏,無論是愛護地球的訊息,反戰,兒時回憶,初戀的時光等,都能令你看完後不時回想他給你帶來的一種思考或回憶,儘管每人看後解讀都有所不同。
的作品已經可以肯定是一種藝術作品。雖然我們仍然可以用最直接的故事或人物的遭遇來解讀成兒童讀本,但在他每一套動畫的背後藏着的信念與訊息,畫作的細緻追求甚至配樂的水準都遠超一般電影。在云云的故事裏,無論是愛護地球的訊息,反戰,兒時回憶,初戀的時光等,都能令你看完後不時回想他給你帶來的一種思考或回憶,儘管每人看後解讀都有所不同。
上個月卒之能親身到名古屋的吉卜力公園看一看當年的漫畫人物與場景,跳出框框到現實世界成為立體實物的模樣。無論在寬敞的戶外公園走走,或者進入精緻還原的室內場景,走在其中都有很高的投入感。雖然走在這場景中的已是一個老人了,但還有興致專程而來,應該還有一顆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