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飛機回到家已十一點,梳洗完想煮個麵宵夜,一於在日本帶回來的海鮮盒內拿兩隻新鮮帶子送公仔麵。本來這箱材料係第二日叫咗朋友來開大食會同孝敬外母嘅,連乾冰都12Kg,橫掂都有急凍帶子,食兩隻新鮮嘅都唔算打斧頭掛?

很久沒有招呼大班朋友,年年生日佢哋都記得請我食飯,今年我想做番D嘢表示,所以除咗海鮮,連米都係日本買番嚟架!煲都買埋,不過唔駛用。

後來朋友聚會後真係食唔哂,第二日D餸頭餸尾就成為我嘅海鮮飯。
有位老朋友邀請我到他家吃飯,他從前是酒樓買手,對食物、食材甚有心得,但受傷要坐輪椅後便不能下廚了。我相信他不會介意我用陋室來形容他的家:約三百尺的舊樓單位,廚房只容得下兩人站著,廳中開了一張小圓枱,一邊放近梳化坐兩位,再加四張櫈一張輪椅,七個人圍坐著便沒有其他空間了。主廚是他太太,再由一位好朋友幫工,說是家庭飯,但每樣都由自已做,即使是掌翼燻蹄的白滷水也是自己開,前菜爽蓮藕也是自己用柑桔醃製。蟹肉羹由肉蟹水蟹拆肉,龍躉尾旁的蒜子也用了不少心機。
其實他太太的父親是本港名廚,自幼也見識不少,丈夫廿多年前意外後撐起一頭家,不靠政府,直到女兒出身,她才正式上廚藝課程重基本開始,我這個朋友便從中得益,在偶然的一兩餐家庭飯中感受到一個對飲食堅持,內藏親情的廚師在刀與勺、鑊與碟之間的心思。
席間另一位朋友原來精於品茶,交談中亦學到不少茶的知識,新知舊雨,言談甚歡,著實難得。最後他女兒獻藝,負責甜品,想不到是在餐廳才吃過的火焰雪山,果真是飲食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賞名廚張錦祥不是因為他的知名度,而是每次的晩餐都不會令人失望,菜單上每一道菜都今人感受到是用心設計及有要求,有心機的安排。由柴灣明報大厦的LMB到搬到了灣仔的 LMB再到要搬走的時候,不覺已有六、七年的光景(http://www.weshare.hk/ollivander/articles/1323177)。既然他如今知名度已大增,我自然叨光post 番張合照。其實Ricky為人親切,合照當然無問題。我仍記得當年我們在柴灣吃到打烊還未走,他同員工在廚房同員工宵夜仲醒D出來給我們吃,連廚房禁地也不介意在內拍照。
最後我也不客氣走入廚房打一陣牙較,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