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Jim Croce 的兩三事


幼稚園學生會說瓶裡甚麼也沒有,
小學生會說裡面有空氣,
中學生會說裡面有空間。

其實它還載著這一刻的時間,
就可惜只是當下一刻,
但不斷的流走,總不能儲起來。
⏳   ⏳   ⏳   ⏳   ⏳   ⏳   ⏳   


Jim Croce 最為人熟識的一首歌是”I’ll have to say I love you in a song” 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情歌,他太太說那是小爭執後他花一晚寫成的心聲。
⏳   ⏳   ⏳   ⏳   ⏳   ⏳   ⏳   

他另一首頗為人留意的Time in a Bottle 聽起來也是一首情歌:
If I could save time in a bottle,
the first thing that I’d like to do,
is to save everyday til eternity passes away
just to spend them with you….

但背境是他得知他將要當父親而寫的。幾年前我也曾將裡面的歌詞與我的兒子分享:
      But there never seems to be enough time,
to do the things you want to do
once you find them…….
⏳   ⏳   ⏳   ⏳   ⏳   ⏳   ⏳    

在理工唸第一年我曾參加校內的歌唱比賽,找來中學的師弟幫我用兩支結他伴奏,選的是Jim Croce較冷門的”New York’s not my home” ,因為由心的唱出歌詞” lived there ‘bout a year and I never once felt at home” 實在超爽。以我的歌喉當然不能入圍,但評語是”excellent guitar accompaniment”
 ⏳   ⏳   ⏳   ⏳   ⏳   ⏳   ⏳   

Jim Croce的歌都有一流的結他和弦,他的音樂天份無可置疑,但許多人可能不察覺那是兩支結他的效果,而總是為他彈主音結他及唱二音的那人,名叫 Maury Muehleisen。他彈得一手好結他,懂作曲,也曾出自己的唱片 (Gingerbreadd),那時Jim Croce出了第一張唱片並未有紅起來,反而最初是他為Maury Muehleisen伴奏,後來Jim Croce再出唱片便與他合作,而他亦甘於一直站在他身後。Jim Croce的報導介紹甚少提起他,但我總覺得他們有如Simon & Garfunkel的組合及表演形式,他應得到更多的榮耀。若不是他們在44年前的今天空難身亡,我深信他們將有更高成就及有更多的好歌流傳。


20 Sept. 2017


Maury Muhehleisen Youtube song:




Jim Croce Youtube song: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飲食男女,為食男女

每天花許多時間在掃手機,但我仍然喜歡拿著書在手中閱讀;《飲食男女》今天出版最後一期實體本雜誌,雖然仍有電子版,不算結束,但仍不捨。


在未有OpenRice的年代,那是最佳的美食指南,我甚至剪下想吃的貼在記事簿上,叫作《為食簿》。它的意義不止於覓食,有許多專欄是令我獲益良多的,例如蔡瀾先生的食典每期說一樣食材,莊諧並重,有認真的背境資料,也有實用的常識。「老字號」帶我一窺許多老店的前世今生。有一個 阿婆話當年 的專欄,說一道拿手小菜,記一段若夢浮生,飲食雜誌有文學雜誌的水平。



有一次晚飯,廚師在菜單上為我簽名留念,寫下他的感受:惜飲,惜食,惜福。我深感認同,大家相約同檯,又豈只為食?吃過美食,更明白要珍惜食物,珍惜這一份福氣,更珍惜廚師與食客之間的緣份。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一棵開花的樹》



五百年的等待,源於佛教的一個愛情故事(註一)。然往後在1980年席慕容寫了一首《一棵開花的樹》使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首寫暗戀的新詩,即使她借用了那一個意像,但其實並非原意: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工作的部門只有十數人,不知怎的今年已有三人去過台中旅行,第四位也快出發了。與她說起行程時我提議她到苗栗縣去看桐花,這正是好時節。上星期駕車經過一些地方也發覺香港的油桐花也開花了,前日放假到九龍公園看看這「樹上雪,地上霜」的情景,只是比起台灣可以整片山林與步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九龍公園

佛家的故事沒有說那是一棵甚麼樹,但席慕容有感而作的,正是油桐樹。

(註一)http://www.thonhonflashthunder.com/?p=9089




台灣的桐花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Everything is awesome



去年得到自己聯網的傑出員工獎時致詞,我說因為與一些傑出的同事工作別人便以為我也很傑出。今年我工作的團隊拿到了傑出團隊獎,某程度也証明了我所說的話。


然而今年的得獎是因為多年以來做得好,很可惜從前並肩工作的同事有些離去,有些調職,不能分享這榮耀。怕只怕今日在這崗位的人拿了這個名銜卻做得不好,枉負此名,更甚的是病人看得出每況愈下,有所投訴,則更無地自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lHm-stXdM





傑出員工系列二:
http://ollivanderhk.blogspot.hk/2016/04/blog-post.html

傑出員工系列一:
http://www.weshare.hk/ollivander/articles/1323015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最佳字幕翻譯獎: 星聲夢裡人

從年少時便愛上看電影,寫Blog十年這是第一篇談電影的網誌。

《星聲夢裡人》(台灣譯 樂來越愛你, 國內譯愛樂之城) 挾七項金球獎之名在香港上映,各人都猜奧斯卡十四項提名中會拿多少個獎。不是馬後炮,看過這片很喜歡(誰不喜歡愛情與夢想?),但頒獎禮之前曾對朋友猜這片可能得五個獎左右,未至於有橫掃的水準。

談論與讚賞此片的文章甚多,大多都是它與許多經典電影的呼應及愛情與夢想的抉擇。也有人說很多電影都是為愛情放棄夢想,這片受歡迎是因為主角選擇了夢想。然而在現實中,我相信放棄愛情(或被愛情放棄) 應該也是較多的,所以也未必是觀眾喜愛的主要原因吧?

外國電影頒獎有最佳劇本或外語片,香港電影頒獎只有華語作品獎項,然而我們常常看外語片時都有的字幕翻譯,從來都只是理所當然,不會拿來比較。但畢竟這都是一班推動本港電影市場的工作者。這也難怪當局,因為大家都當例行公事,甚至現在有翻譯軟件,只求有,不求質素。

星聲夢裡人本質是有懷舊的味道,歌曲也動人。聽著主角唱的英文(不深奧,但動人)看著銀幕上的中文字幕,用詞都用上華麗古典的詞藻,足見其心思及深得此片神髓,這定必經過一番啄磨,而我猜亦非年輕者能有此功力。網上許多網頁也有此片的歌詞翻譯(大多是台灣網頁) ,個人覺得都不及香港上映的字幕版本。想起以前看過的一些國內譯得啼笑皆非的字幕(都是用翻譯軟件但不較對之過吧) ,更是天壤之別。


註:有人告訴我譯者是電影人舒淇,這就不奇怪,沒有對電影的熱誠,做不出這水準,深感佩服。

BGM Back ground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