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靈實醫院,六十週年的點點回憶(一)



她從不是為別人的感謝而工作,但我仍覺得我欠她一句多謝。

早陣子毛黴菌事件弄得沸沸揚揚,雖然巿民已經把事情淡忘,但因肇事洗衣工場遭停工檢查,病人及職員的被服洗滌供應至今仍受影響。

這段時候我常常想起朱媽媽,她是我初出來工作的一位同工,算起來她應是我未入職便先要拜見的人,因為她負責的是衣服房,人未上工先要去度身做制服。當年肺癆肆虐,靈實醫院建於五十年代,原稱「靈實肺病療養院」,當年我在那裡工作時還未重建,病房仍是平房式的設計,由於這緣故兩邊的窗特別多,非常通爽。朱媽媽的「布草房」所在正是其中一幢平房的一半
走進去時即使是夏天也頗涼快,一邊窗可以望到花園中庭,另一邊有一排樹擋住陽光,使一室都滿是綠意。

朱媽媽是外省人,但個子矮小,廣東話說得不純正,可能與其他女工都是附近調景嶺的居民,背負四九年離鄕別井的歷史,但與她溝通完全沒問題。那時候,我是一個幸福的新人,雖然職業治療師都懂拿針線,用衣車,但制服需要釘釘補補的時候,助理都樂意為我代勞。雖然如此,遇著較花功夫的情況,我都愛親自拿去朱媽媽處,順便開個小差,與她聊幾句。

走進朱媽媽的王國,全都是左一堆,右一堆的窗簾、病人衫、被單與制服。她的坐位當然有著衣車、裁床及工具。整間院雖然不算大,但所有病人與職員的衣服被鋪都由她們幾個一手包辦。我從來不用為所穿的制服而耽心。離開時其中的一個遺憾,是沒有親自去向她說出心中由衷的感謝。那一針一線的功夫以外,是對同工的關心與認真的工作態度。這絶對沒有辜負別人叫他朱「媽媽」的名號。

今年是靈實醫院建院六十週年,並通知一些舊同事及退休同工將會一起慶祝,祝願朱媽媽身體尚好並能出席,好令我能補說一句遲了廿五年的多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GM Back ground music